中國白酒如何實現“三級跳”
打造文化酒
縱觀國內白酒營銷,無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酒窖文化、民俗文化、祈福文化,無不成為貫穿其品牌提升的主線。對于品牌定位、產品定位,企業需圍繞核心品牌理念,延伸品牌內涵。
2010年9月16日,貴州茅臺十二生肖酒新品上市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貴州茅臺十二生肖酒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是國內第一款作為資產權益產品(可升值、可交易、具備收藏價值)的高端白酒,由著名藝術家黃永玉在茅臺酒瓶上繪制出12生肖圖案,旨在創造國酒茅臺、國家級藝術大師與國粹生肖文化的完美結合。打造文化酒,不是簡單的"出其不意",而是切實將文化元素滲入到產品中,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貼近需求、貼近市場。
在打造文化酒時,應處理好國內白酒與進口酒的品牌價值沖突。一段時間以來,隨著進口葡萄酒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葡萄酒文化推廣活動日益增多,許多國內葡萄酒企業也在為洋酒做免費的廣告。
白酒在進行品牌定位與企業理念傳播時,一定要尋求中國白酒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通過宣傳企業文化,切實加大文化酒的推廣。
打造文化酒,是基于酒的歷史淵源,發掘酒的文化典故,尋求酒的歷史傳承,宣傳酒的加工工藝,塑造先進的文化品位,讓消費者充分體會到其中的文化底蘊,使消費者在品鑒美酒的同時,也能領略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二跳:傳播酒文化
"對白酒這樣一個傳統行業來講,責任和使命就是一句話:繼承和發揚,應該是我們這代白酒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人肩上的一副重擔。"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曾表示說。白酒不但要在產品上創新,還要在文化上進行創新。白酒文化需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宣揚一種"君子之道"、"儒家風范"。
茅臺、瀘州老窖、汾酒分別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釀制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各地酒企紛紛建造白酒博物館的熱潮,足以證明了弘揚中國酒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在釀造美酒的同時,瀘州老窖堪稱中國白酒文化傳播的先行者,在靜態元素上,制造出精美的帶有文化色彩的酒具酒器;在動態元素上,率先在業內挖掘古老酒道文化。
酒道,就是以"酒"為媒介的綜合文化體系,包括美酒之源、造酒之技、容酒之器、賦酒之篇、飲酒之道、敬酒之禮、品酒之藝、體驗之妙、祭酒之儀九大體系。瀘州老窖通過酒道演繹,傳播白酒文化,體現了企業高尚的民族文化的意識與社會責任。同時,企業通過藏酒大典、拍賣大典、贈酒大典、品酒大典等活動,對瀘州老窖美酒文化進行文章來源:cnwinenews.com了完美演繹。
另外,隨著消費心理的日趨成熟和消費者多元化選擇的日益加強,體驗式營銷作為白酒推廣的一種全新的有效手段,在酒業營銷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體驗式營銷強化了消費者對產品和企業的進一步了解,也是企業品牌傳播的有效途徑。
白酒營銷實踐表明:圍繞酒文化的主線傳播,融入行業發展的大勢中,是白酒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第三跳:營造酒文明
從一定程度上講,白酒的歷史與華夏文明史同步。宋代《酒譜》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而中國的哲學講究"天人合一",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正是"酒精神"的精髓。翻開一部中華文明史,幾乎頁頁都透著酒香,白酒伴隨著華夏五千年文明的發展演進,跨越歷史遂道,綿延至今。
《論語·鄉黨》曰: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意思是說,只有飲酒可不做限量,但以不亂為。亂則失禮、喪德。飲酒要有酒德,要有理智,旨在倡導一種文明飲酒的和諧氛圍。
而眾多釀酒專家也認為,營造酒文明,是通過文化的演繹,擴大白酒文化的內涵,拓展白酒文化的外延,營造健康飲酒、科學飲酒的價值觀念。
目前,營造與建設中國白酒的文明形象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打造中國白酒文化的前提,是對白酒行業做科學、客觀、公正的分析與定位。第一,近期以來,"喝少一點,喝好一點"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觀念,并在消費群體中傳播。這種意識的形成,不僅表明了消費者對白酒未來的一種愿景,同時也為未來白酒在如何改進加工工藝,提高酒品質,增加綠色、生態、健康的訴求,提供了一個發展方向;第二,實現文化酒、酒文化到酒文明的品牌升華,不僅需要整個行業的重視與引導,而且還需要酒企的積極參與,需要每一個酒企的努力;第三,大力弘揚民族白酒文化,共同塑造文明飲酒健康飲酒的理念,這符合社會文明進程的要求,符合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的規律。
2010年5月16日,"中國品牌全球宣言"活動在北京啟動,以誠信創新、節能減排、社會責任等全球熱點問題為宣言的核心內容,1000家年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通過100家以上國內外媒體,向全球發布《中國品牌全球宣言》。
在國家品牌戰略全面啟動之時,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的新拐點已經到來,營造與建設中國白酒的酒文明,是中國白酒產業難得的歷史機遇。
從文化酒、酒文化到酒文明,中國白酒行業順利實現"三級跳",對中國白酒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歷史與現實意義。